• 诗 一

    王梵志 〔唐代〕

    我今一身(任录作「生」)内,修营等一国。

    管□□□尸(项楚校作「管属八万户」),随我债衣食。

    外相(项校「想」)去三尸,□(陈补「内」字)思除六贼。

    贪望出累身,□□入净域。

  • 诗(幷序) 一一二

    王梵志 〔唐代〕

    出门拗头戾跨,自道行步趋锵。

    伺命把棒忽至,遍体白汗如浆。

    撮你不得辞别,俄尔眷属分张。

    合村送就旷野,回来只见空床。

  • 诗(幷序) 一一一

    王梵志 〔唐代〕

    积善必余庆,积恶必余殃。

    钱财不能入,三宝先你□(张补「亡」字)。

    五色衣裳□,□□□□□。

  • 兀然无事(原卷缺题,不分篇段,现将分为十一首) 九

    王梵志 〔唐代〕

    更有一语,无过直与。

    细极毫末,大无方所。

    本自圆成,不劳机杼。

  • 回波乐 三十七

    王梵志 〔唐代〕

    大丈夫,游荡出三途。

    荣名何足舍,妻子士(陈校作「有」,项谓「视」之讹)如无。

    法忍先将三毒共,佛性(一)常与六情俱。

    但信研心性妙宝,何烦衣外觅明珠。

  • 回波乐 三十二

    王梵志 〔唐代〕

    我不畏恶名,恶名不须畏。

    四大亦无生,信你痛谤诽。

    你自之于我,于我何所费?

    不辞应对你,至到(项校「对」)无气味。

  • 回波乐 二十三

    王梵志 〔唐代〕

    不虑天堂远,非愁地狱虚。

    心中一种惧,唯怕土庵庐。

    迥静丘荒外,寂寂远村墟。

    泉门一闭后,开日定知无。

  • 诗(幷序) 四十八

    王梵志 〔唐代〕

    兄弟义[居](君)活,一种有男女。

    儿小教读书,女小教针补。

    儿大与(郭校「须」)娶妻,女大须嫁去。

    当房作私产,共语觅嗔处。

    好贪竞盛吃,无心奉父母。

    外姓能蛆姡,啾唧由女妇。

    一日三场鬬,自分不由父。

    近逢穷业至,缘身一物无。

    披绳兼带索,行时须杖扶。

    四海交游绝,眷属永还(张改作「远」)疏。

    东西无济着,到处即女君(张改「安居」,项、戴校作「汝居」)。

    (以上录自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卷二,原卷为伯三二一一、斯五四四一、斯五六四一。

    以《敦煌掇琐》三一参校。

    )(按:《全唐诗续补遗》卷二据《敦煌掇琐》录伯三二一一卷收其中二十六首为缺名《五言白话诗》。

    张锡厚考证此卷为王梵志作,可以定论。

    今将童氏未收之作皆录出。

    )。

  • 诗(幷序) 十

    王梵志 〔唐代〕

    撩乱失精神,无由见家里。

    妻是他人妻(一作「事」),儿被后翁使。

    驷马被金鞍,镂镫银秋辔。

    角弓无主张,宝剑抛著地。

    设却百日斋,浑家忘却你。

    钱财他人用,古来寻常事。

    前人多贮积,后人无惭愧。

    此是守财奴,不兑(张改作「免」)贫穷事。

  • 回波乐 十

    王梵志 〔唐代〕

    但令但贪但呼,波(陈校作「般」)若法水不枯。

    醉时安眠大道,谁能向我停居。

    八苦变成甘露,解脱更欲何须。

    万法归依一相,安然独坐四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