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新葺南园

    苏过 〔宋代〕

    道眼年来等色空,块苏不羡化人宫。

    敢嫌仲蔚蓬蒿陋,久悟邯郸梦幻中。

    瓮牖绳枢知达观,兔葵燕麦任春风。

    箕山咫尺行当隐,巢许高踪蹑二公。

  • 从范信中觅竹

    苏过 〔宋代〕

    将军懒著鵔鸃冠,买得林丘小洞天。

    十亩瑯玕寒照座,一谿罗带恰通船。

    行当雪夜寻安道,先欲松风借玉川。

    雨洗娟娟君会否,乞分半亩慰垂涎。

  • 大人生日 其五

    苏过 〔宋代〕

    勿惊髀减带围带,寿骨巉然正隐颧。

    不待期颐祝难老,固知穮蔉自丰年。

    僵松再蔚千龄叶,眢井新飞百尺泉。

    坐想山神无伎俩,却应造物报其天。

  • 王谨常再和前诗复次其韵 其二

    苏过 〔宋代〕

    王子可人处,壁间留短槎。

    自虽疑刻鹄,初不得黔鸦。

    世味真嚼蜡,尘心不染花。

    相逢定相契,一笑共生涯。

  • 次韵叔父所居六首 其一

    苏过 〔宋代〕

    旅寓仍艰岁,谿毛入馈盘。

    泥芹洗简单白,露菊撷朝寒。

    未觉江湖远,空惊岁月阑。

    诸儿还自喜,颇亦试艰难。

  • 次大人生日

    苏过 〔宋代〕

    阴功若以物假人,酬而不酢非所闻。

    丙吉于公德在民,皇天有善初无亲。

    自我高曾逮公身,奕世载德一于仁。

    遇苦即救志劬辛,岂择富贵与贱贫。

    久推是心诚而均,可贯白日照苍旻。

    譬如农夫耘耔勤,自有丰年获千囷。

    公何屡困蝇与蚊,身虽厄穷道益信。

    天不俾之爵禄新,琢磨功行真人邻。

    直言便触天子嗔,万里远谪南海滨。

    朝夕异引存吾神,两仪入腹如车轮。

    罗浮至今余怪珍,稚川药灶隐荆榛。

    飞腾涧谷不可驯,月道或肯来相宾。

    区区功名安足云,幸此不为世俗醺。

    丹砂傥结道力纯,泠然御风归峨岷。

  • 次韵曲水泛舟四首 其二

    苏过 〔宋代〕

    谪仙来人间,风流占名城。

    时将琬琰句,自和钧天声。

    好语一题拂,群趋耳争倾。

    溶溶此溪水,似契高人情。

    未许五湖去,聊为一舟横。

    我意正浩渺,酒觞且徐行。

    仍呼明月来,孤光与簷平。

    邈焉想尘寰,万类方营营。

  • 叔父生日 其四

    苏过 〔宋代〕

    物居覆载间,阴阳为盛衰。

    我观众草木,春风不相遗。

    春风暂能荣,还有摇落时。

    区区诿消长,岁月胡能支。

    世人如草木,世态岂异兹。

    扰扰方寸中,坐受宠辱移。

    昼锦方自眩,饮水谁汝知。

    可怜千金躯,坐困毫与厘。

    大哉孔孟志,夫子真能师。

    浩然刚在气,直养充四维。

    贫富未易动,寒暑何从窥。

    塞马无倚伏,昭琴谢成亏。

    还观傥来物,造物戏小儿。

    臞仙事吐纳,阅世犹有之。

    至人不导引,眉寿何复疑。

    惟应广成子,当与此心期。

  • 叔父生日 其三

    苏过 〔宋代〕

    鬰鬰涧底松,千年养奇干。

    盘根入窈窕,翠盖摩霄汉。

    岩深饱霜雪,路绝窥轮奂。

    空回牛刀手,屡发匠石叹。

    物生非不逢,得天地所赞。

    虽微栋梁求,幸免斤斧难。

    我公庙堂人,端委四夷惮。

    岂惟福苍生,高风激贪懦。

    云何卧箕颍,当宁方宵旰。

    吾道久寂寥,贤愚良未判。

    汗颜一如既往血指,袖手宁坐看。

    卷怀霖雨心,警策露电观。

    形神妙自契,眉目光璀璨。

    长松信可倚,柯叶四时贯。

    东风漫滋荣,寒雨徒零乱。

    何异楚灵椿,春秋安可算。

  • 送叶蕴归缙云

    苏过 〔宋代〕

    昔直承明庐,谁似先生早。

    前无雒洛人,后笑冯唐老。

    机云谩声价,班马空词藻。

    岂知渊源来,尚觉河汉小。

    斯文叹未坠,妙意付幽讨。

    言乘刺史藩,曾视金銮草。

    飘然香案仙,宜著蓬莱岛。

    未忘经济心,甘为穷鬼笑。

    手援沟壑危,自上蠲赋表。

    不知古襦袴,能活几枯槁。

    端如德星临,民瘼一驱扫。

    方安龚遂政,远赋阳城考。

    越吟念庄舄,赠策嗟秦绕。

    江湖计不疏,经史心未了。

    但收王车归,三径不足道。

    平生林泉志,久矣轩裳藐。

    远同谢安石,乐比东山好。

    苍生独未买,政坐功名扰。

    汉庭求诸儒,慨想前辈少。

    不用叹周南,亟闻宣室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