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园春・家在柳塘

    汪莘 〔宋代〕

    家在柳塘,榜挂方壶,图挂黄山。

    觉仙峰六六,满堂峭峻,仙溪六六,绕屋潺湲。

    行到水穷,坐看云起,只在吾庐寻丈间。

    非人世,但鹤飞深谷,猿啸高岩。

    如今老疾蹒跚。

    向画里嬉游卧里看。

    甚花开花落,悄无人见,山南山北,谁似余闲。

    住个庵儿,了些活计,月白风清人倚阑。

    山中友,类先秦气貌,后晋衣冠。

  • 问政山

    黄台 〔唐代〕

    千寻练带新安水,万仞花屏问政山。

    自少云霞居物外,不多尘土到人间。

    壶悬仙岛吞舟(一作「丹」)罢,椀浸星宫沉(一作「咒」)水闲。

    宝箓箧(一作「匣」)垂金绦(一作「缕」)带,绛囊绛鎻玉连环。

    静张棋势(一作「局」)铺还打,默考仙经补又删。

    床并葛鞋寒兔伏,窗横柽几老龙跧。

    溪童乞火朝敲竹,山鬼听琴夜撼闩。

    草暗碧潭思句曲,松昏紫气度[函](深)(据《苕》改)关。

    龟成[钱](浅)(据《苕》改),甲毛犹绿,鹤化幽(一作「黳」)翎顶更殷(一作「丹」)。

    阮洞神仙分药去,蔡家兄弟寄书还。

    黄精苗倒眠青鹿,红杏枝低挂白鹇。

    容易煑茶(一作「银」)供客用,辛勤栽果与猿攀。

    常寻灵穴通三岛(一作「楚」),拟过流沙化百蛮。

    新隐渐开(一作「闻」)侵月窟,旧林(一作「邻」)犹悦(一作「说」)枕沙湾。

    手疏俗礼慵非傲,肘护(一作「后」)灵方臂(一作「秘」)不悭。

    海上使频青鸟黠,箧中藏久白驴顽。

    笻枝健杖(一作「拄」)菖蒲节,笋栉高簪玳瑁斑。

    花气薰心香馥馥,涧声聆耳泠(一作「响」)潺潺。

    高坟自掩浮生骨,短晷难穷(一作「凋」)不死颜。

    早晚重逢萧坞客,愿随芝盖出尘寰。

    (见《增修诗话总龟》卷十五。

    注一作者为《苕溪渔隐丛诗后集》卷三十八之异文)(按:《苕溪渔隐丛话》录本诗各句次第,与《诗话总龟》有较大不同。

    兹录其各联韵脚以存其次第:「山」、「间」、「闲」、「关」、「丹」、「还」、「斑」、「湾」、「鹇」、「顽」、「悭」、「环」、「蛮」、「攀」、「删」、「跧」、「闩」、「潺」、「颜」、「寰」。

    又按:《增修诗话总龟》云:「歙州问政山聂道士所居,尝有人陟险攀萝至绝壁,于岩下嵌空处见题诗一首,虽苔藓昏蚀,而文尚可辨,题云黄台词,不知台何人也。

    〖下录诗,略。

    〗台,国初时任屯田员外郎。

    世有全篇。

    」《苕溪渔隐丛话》亦以台为「国初」人。

    二本差异甚大,当一录自石刻,一即「世有全篇」之什。

    厉鹗《宋诗纪事》卷二收入本诗。

    然详绎本诗及有关记载,此诗应为唐末任钟传从事之黄台所作为是。

    主要证据有:一、宋初之黄台,除《总龟》所云外,无他事迹可考。

    二、问政山在歙州城外十许里,其地唐末适为钟传所奄有。

    黄台为传从事,具备作诗刻石之条件。

    三、宋初避太祖讳,「殷」字亦讳,如殷全义即更名汤悦,而石刻诗中尚有「殷」字,世传之本始易为「丹」字,知非)(宋初人作。

    四、胡仔、厉鹗均谓此诗系咏问政先生聂师道之作。

    师道事详《苕溪渔隐丛话》引山谷诗、《方舆胜览》、《十国春秋》,为唐末至杨吴初年人,与黄台适同时。

    而问政山名或谓始于师道。

    则非。

    胡仔及闵嗣麟《黄山志定本》卷六均谓山名始于德晦。

    德晦为邵孙,约大和会昌间人。

    )。

  • 题小华山(原注:「目黄山为小华」。)

    李敬方 〔唐代〕

    峰簇莲花小,分明似华山。

    鱼符何日罢,深处掩松关。

    (见闵麟嗣撰《黄山志定本》卷六。

    )。

  • 书事寄万年厉员外

    无可 〔唐代〕

    帝城皆剧县,令尹美居东。

    遂拜赵张下,暂离星象中。

    拥归从北阙,送上动南宫。

    举起盆中日,驱行草上风。

    不惊卢犬吠,渐见夏台空。

    紫禁黄山遶,沧溟素浐通。

    封疆亲日月,邑里出王公。

    逐盗千门启,兴祥五稼丰。

    胥徒迎晓集,赋税共秋终。

    条教关天道,歌谣入圣聪。

    土膏寒麦覆,人海昼尘蒙。

    廨宇松连翠,朝街日散红。

    文塲新桂茂,粉署旧兰崇。

    留客把盈爵,抽毫咏早鸿。

    前驺潘岳贵,故里邵平穷。

    劝隐莲峰久,期耕树谷同。

    凫飞将去叶,劒气尚埋丰。

    何必华阴土,方垂拂拭功。

  • 送李亿东归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

    别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苔生。

    和风澹荡归客,落月殷勤早莺。

    灞上金樽未饮,䜩歌已有余声。

  • 题黄山汤院

    李敬方 〔唐代〕

    楚镇惟黄岫,灵泉浴圣源。

    煎熬何处所,炉炭孰司存。

    沙暖泉长拂,霜笼水更温。

    不疏还自决,虽挠未尝浑。

    地启岩为洞,天开石作盆。

    常留今日色,不减故年痕。

    阴燄潜生海,阳光暗烛坤。

    定应邻火宅,非独过焦原。

    龙讶经冬润,莺疑满谷暄。

    善烹寒食茗,能变早春园。

    及物功何大,随流道益尊。

    洁斋齐物主,疗病夺医门。

    外秘千峰秀,旁通百潦奔。

    禅家休问疾,骚客罢招魂。

    卧理黔川守,分忧汉主恩。

    惨伤因有暇,徒御诫无諠。

    痒闷头风切,爬搔臂力烦。

    披榛通白道,束马置朱幡。

    谢屐缘危磴,戎装逗远村。

    慢游登竹迳,高步入山根。

    崖𪩘差行灶,蓬茅过小轩。

    御寒增帐幕,甃影尽玙璠。

    不与华池语,宁将浴室论。

    洗心过顷刻,浸发迨朝暾。

    汗洽聊箕踞,支羸暂虎蹲。

    濯缨闲更入,漱齿渴仍吞。

    气燠胜重絸,风和敌一尊。

    适来还蹭蹬,复出又攀援。

    形秽忻除垢,神嚣喜破昏。

    明夷征立象,既济感文言。

    已阂眠沙麂,仍妨卧石猨。

    香驱蒸雾起,烟霿湿云屯。

    破险更祠宇,凭高易庙垣。

    旧基绝仄足,新搆忽行鹓。

    胜地非无栋,征途遽改辕。

    贪程归路远,折政讼庭繁。

    兴往留年月,诗成遗子孙。

    已镌东壁石,名姓寄无垠。

  • 迎春东郊

    张濯 〔唐代〕

    颛顼时初谢,句芒令复陈。

    飞灰将应节,宾日已知春。

    考历明三统,迎祥受万人。

    衣冠宵执玉,坛𫮃晓清尘。

    肃穆来东道,回环拱北辰。

    仗前花待发,旗处柳疑新。

    云敛黄山际,冰开素浐滨。

    圣朝多庆赏,希为荐沈沦。

  •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李白李白 〔唐代〕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猨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武平一 〔唐代〕

    紫汉秦楼敞,黄山鲁馆开。

    簪裾分上席,歌舞列平台。

    马既如龙至,人疑学凤来。

    幸兹联棣萼,何以接邹枚。

  • 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

    卢照邻卢照邻 〔唐代〕

    我行背城阙,驱马独悠悠。

    寥落百年事,裴回万里忧。

    途遥日向夕,时晚鬓将秋。

    滔滔俯东逝,耿耿泣西浮。

    长虹掩钓浦,落雁下星洲。

    草变黄山曲,花飞清渭流。

    迸水惊愁鹭,腾沙起狎鸥。

    一赴清泥道,空思玄灞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