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偈颂(幷序○序为南岳齐己撰) 二十六

    居遁 〔唐代〕

    临窗不觉寸阴移,火急修行早是迟。

    白日祇陪人事过,园林那得道成时。

  • 送友人游湖南

    张乔张乔 〔唐代〕

    所投非旧知,亦似有前期。

    路向长江上,帆扬细雨时。

    春生南岳早,日转大荒迟。

    尽采潇湘句,重来会近期。

  • 咏方广诗

    李白李白 〔唐代〕

    圣寺闲栖睡眼醒,此时何处最幽清?

    满窗明月天风静,玉磬时闻一两声。

    (见宋陈田夫《南岳总胜集》卷中)。

  • 王仙乔 〔唐代〕

    郁郁家国盛,济济经道兴。

    (见廖侁撰、李冲昭述《南狱小录》。

    南京图书馆藏手钞本。

    )(〖1〗《南岳小录·九真观》条:唐开元年间,有王天师仙乔。

    初,天师为行者,道性冲昭,有非常之志。

    因将岳中茶二百余串,直入京国,每携茶器于城门内施茶。

    忽一日,遇高力士,见而异之,问其所来。

    乃曰:「某是南岳行者,今为本住九真观殿宇破落,特将茶来募施主耳。

    」于是力士上闻,玄宗召见,嘉叹久之,问曰:「尔有愿否?

    」对曰:「郁郁家国盛,济济经道兴。

    」〖《艺海珠尘》、《四库全书》本「南岳小录」,此二句前皆有「愿」字。

    〗上深加礼焉,俾于内殿披度,厚与金帛建置,令归岳中修剙观宇,不数年而完全。

    道行愈高,声流上国,寻有诏封为天师,乾元二年三月三十日得道。

    )。

  • 偈颂(幷序○序为南岳齐己撰) 三十五

    居遁 〔唐代〕

    向前吴氏学丹青,不体僧[繇](瑶)事不精。

    画马不成驴亦失,时人尽笑枉平生。

  • 偈颂(幷序○序为南岳齐己撰) 五十二

    居遁 〔唐代〕

    家具𪭢𪭢一老翁,眉间长发白怱怱。

    心休意息从何有,祇为心头万事空。

  • 湘中作

    张九龄张九龄 〔唐代〕

    湘流绕南岳,绝目转青青。

    怀禄未能已,瞻途屡所经。

    烟屿宜春望,林猿莫夜听。

    永路日多绪,孤舟天复冥。

    浮没从此去,嗟嗟劳我形。

  • 偈颂(幷序○序为南岳齐己撰) 八十六

    居遁 〔唐代〕

    守道身心息,资缘岂挠他。

    除非僧次外,归寺补袈裟。

  • 偈颂(幷序○序为南岳齐己撰) 一

    居遁 〔唐代〕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

    无心体得(《景德传灯录》卷二九作「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景德传灯录》作「亦」)休。

  • 上清宝鼎诗二首(附存) 二

    李白李白 〔唐代〕

    人生烛上花,光(乙作「火」)灭巧妍尽。

    春风绕树头,日与化(戊作「花」)工(丁作「花工」)进。

    只(戊作「惟」)知雨露贪,不闻(丁、戊作「念」)零落尽(甲无以上二句)。

    我昔(乙、戊作「昔我」)飞骨时,惨见当涂坟。

    青松霭朝(丁、戊作「明」)霞,缥缈山(戊作「上」)丁村。

    既死明月魄,无复(丁、戊作「彼」)玻璃(乙、戊作「瓈」)魂。

    念此一脱洒(戊作「酒」),长啸祭(甲、乙、戊作「登」)昆仑。

    醉著鸾皇(甲、丁、戊作「凤」)衣,星斗俯可扪。

    (见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卷三十《诗文补遗》录苏轼书李白诗墨迹。

    出校各本,甲本为赵令畤《侯鲭录》卷二,乙本指《增修诗话总龟》卷十一引《王直方诗话》,丙本指《全唐诗》卷一八五引《王直方诗话》,丁本指《李白诗校注》据《唐宋诗醇》所录校语,戊本指《津逮秘书》本《东坡题跋》卷二)(〖1〗《东坡题跋》卷二:「余顷在京师,有道人相访,风骨甚异,语论不凡,自云常与物外诸公往还,口诵此二篇,云东华上清监清逸真人李太白作也。

    」〖2〗《侯鲭录》卷二:「东坡先生在岭南,言元祐中有见李白酒肆中诵其近诗云:『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

    』此非世人语也。

    少游尝手录其全篇,少游敍云:『观顷在京师,有道人相访,风骨甚异,语论不凡,自云尝与物外诸公往还,口诵二篇,云东华上清监清逸真人李白作也。

    』」)(〖3〗《王直方诗话》:「元祐八年,东坡帅定武,李方叔、王仲弓别于惠济,出示南岳典宝东华李真人像,又出此二诗,曰此李真人作也。

    近有人于江上遇之得此,云即李太白也。

    」〖4〗《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引东坡云:「予都下见有人携一纸文书,字则颜鲁公也,墨迹如未干,纸亦新健,其诗曰:『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

    』此语非太白不能道也。

    」今按:此诗第二首云:「我昔飞骨时,惨见当涂坟。

    」显然非李白所作。

    就前所录北宋诸家有关获得此诗的记录而言,其作者约有以下几种可能:其一,北宋道士托名李白作;其二,李真人作,后传成李白作;其三,北宋道士录唐时遗诗而献于东坡;其四,东坡自作而伪称得之于他人,亦如解《八阵图》而称少陵托梦之类。

    今莫详孰是。

    因此二诗出处甚早,《全唐诗》及今贤补遗已录存其片断,故为补足而附存之。

    )。